第三十七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获表彰。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他们中既有高校勇攀科研高峰的领军拔尖人才,也有在乡村默默奉献的一线教师,有的7年来坚持深入山区送教,有的扎根边远海岛默默奉献……
扶 贫
“让他们都能看见远方最美的风景”
刚到贵州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时,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开云(中国)扶贫教师李红波心酸地发现,有的孩子每天只吃两餐,有的孩子三餐都吃馒头。为了让孩子们生活得好一点,她每天都会煮鸡蛋,悄悄塞进学生包里。
李红波最大的心事,是让更多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招生途中,她在盘山公路上晕车吐得昏天黑地。“我们每天轮流被李老师叫到办公室背书,现在我们的目标是考上高职!”平日里最调皮的学生,也在李老师面前“认了账”。
在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李红波带出了一支“不走的扶贫队”。帮扶两年间,护理专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16名教师、18名学生获得了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奖项。“如果可以,我希望将毕生都献给这些孩子们,让他们都能看见远方最美的风景。”李红波说。
和李红波一样,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教师李红霞勇挑重任,走在了教育扶贫最前线。7年多来,她带领教师送教下乡,累计行程21.32万公里,累计培训山区教师17.75万课时,覆盖了6个山区县31个乡镇的700个村。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为了让山区校长转变理念、提升水平,李红霞带队组织山区校长到各地考察、培训,又组织专家深入每一所山区学校,开发乡土特色课程。为了提升山区教师素质,李红霞采用集中培训、百名种子教师培养、日常同步教学等方式,帮助每一所学校培养出本校学科带头人。
在李红霞的扎实推动下,12所被帮扶山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教育扶贫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坚 守
“学子未成才我寝食难安”
陪学生的时间超过陪伴家人,早已成了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五中学教师张万波的常态。他扎根乡村教育24年,用耐心和爱心教农村孩子学习知识、学会做人。
“爸爸走后,我还没吃过这样好的饭。”2000年,吃着老师亲手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学生刘正楠感动极了。家就是两间泥坯房,屋里乱糟糟的,自从父母离异,这个原本成绩优异的男孩就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张万波对他说,“以后所有的一切,都有老师呢!”后来,刘正楠不但没辍学,还以优异成绩考入县重点高中。
为了让离家远的孩子减少奔波,专心准备中考,张万波带他们住在学校。“每当听到儿子在电话里喊爸爸,我也很心酸。但看到学生的进步,觉得还是很值!”张万波说。这一年中考,他所教毕业班的数学优秀率全县排名并列第三。
当一两天乡村教师不难,难的是扎根乡村。2012年,郭文艳背起行囊来到了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
“农村孩子怎样才能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郭文艳尝试各种方法寻找答案。河滩里的石头变成了“小乌龟”,散落一地的秋叶变成了拼贴画……在她带领下,园里的老师明白了,大自然就是“活教材”。
留守儿童问题是老大难,“药方”还在家长身上。郭文艳带领团队成立了以幼儿园为依托的乡村社区大学——川中社区大学,慢慢地,村里吵架声、麻将声少了,读书声、歌声多了,孩子们也成长得越来越好。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嘎县昌果乡完全小学校长强巴次仁脸上,“烙”着块块鲜红。扎根边疆21年,这是他长期工作在海拔4759米的高原留下的痕迹。
2012年的一个冬天,寒风呼呼刮着,学生石曲次仁却还穿着破旧的单衣。强巴次仁为孩子买来新棉衣,并鼓励他努力学习。“没有强巴次仁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石曲次仁说。
强巴次仁总说,“学子未成才我寝食难安”。有的孩子身有残疾,强巴次仁就送教上门,一走就是50多公里;有的孩子学习跟不上,强巴次仁就耐心辅导……曾面临辍学的学生扎吉,在强巴次仁帮助下重返校园。如今,扎吉自己也成为一名教师,“我现在还记得老师的言传身教!”扎吉说。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李龙梅,20年来,用爱心照亮了孩子们脚下的路。李龙梅总是亲切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孩子”。孩子们在校园里听到她的声音,也亲热地叫她“李妈妈”。学生寝室没有独立卫生间,她和老师们分头带孩子到自己的寝室,为他们洗澡、理发;她留心学生的小变化,为进入青春期的女孩买来生理卫生用品,教她们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和自我保护常识;寒冷的冬天,有的孩子手上生了冻疮,凹凸不平的盲文点字磨得手指破了皮,她心疼得流下眼泪,轻轻握起孩子的手放到自己怀中……她让700多个孩子走出校园,在人生道路上挺起胸膛向前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王丹凤,将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了职教学生。学生小牧记得,王老师了解到自己家庭困难后,经常在节假日带着生活用品来家中探望。在王丹凤的鼓励下,小牧考上了本科,现在已成为一名优秀的检察官。
浙江省玉环市坎门海都小学体育教师叶海辉,则将爱心传递到了更远的地方。他扎根海岛教育27年,创编体育游戏近2000例,制作80余种4200多件体育器材,让学生爱上体育课。一边要做好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一边还要四处奔波开展公益活动,叶海辉却始终元气满满。他笑着说:“这叫有教无‘累’。”
传 承
“把这份家国情怀传递给年轻学子”
“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同学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前不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开云(中国)教授郝跃与学校“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他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微电子学专家、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为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构建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集成电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多所高校推广应用,为我国关键技术领域突破培养了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寒冬,泼水成冰,积雪达半米高;炎夏,地表温度高达80多摄氏度;春秋,滚滚沙尘遮天蔽日……这是东华理工大学教授周义朋的工作地点。
常有人问周义朋,是什么让他在戈壁荒漠坚守?“15年前,我初到新疆,是年近七旬的老师带我们做试验的。他与我们一起挤在寝车里,物资不够了,就与大家一起啃馒头。”周义朋说,自己深受老师的感染,希望也能通过言传身教,把这份家国情怀传递给年轻学子。(本报记者 张 烁 吴 月)